1. <track id="w1mqf"></track>
        1. <bdo id="w1mqf"><optgroup id="w1mqf"><thead id="w1mqf"></thead></optgroup></bdo>
        2. <bdo id="w1mqf"></bdo>
          1. <bdo id="w1mqf"></bdo>

            曹德旺的智慧從哪里來?

            發布時間:2023-03-29 17:23:30

            作者:劉秉君,總裁讀書會研究院副院長、中國企業改革與發展研究會理事/高級研究員

            來源:總裁讀書會(ID:winnerbook_club),本文為作者對曹德旺《心若菩提》一書的精彩解讀,總裁讀書會整理發布

             

             

            01

            曹德旺之智——知大義、明公理

             

            智,即智慧。智慧是指一個人不以自我為出發點,正確、妥善地處理好人與物、人與人、人與內心世界關系的能力。

            荀子說:“所以知之在人者謂之知,知有所合謂之智。”(《荀子·正名》)“知之在人”是講“私理”,“知有所合”是講“公理”。也就是說,一個人總是站在個人角度出發,維護自己的利益,只講“私理”,只能說是精于算計的精明;而如能站在國家、社會、人類的高度出發,正確處理好小我與大我的關系,知大義、明公理,這才是智慧。

            曹德旺是一位知大義、明公理、有悟性、能生慧的企業家。

            1984年,曹德旺承包了鄉鎮企業——高山玻璃廠,看到企業辦好了,鎮里一些干部逐級上告他貪污,他直接去縣委,攔住縣委書記,自報家門,說明情況,后又在縣委組織的專題會議上,針對四個誣告“罪名”,不用稿子,一口氣申辯兩三個小時,最后經縣、市、省三級調查,證明曹德旺是清白的。

            此事過后,他沒有心生嫉恨和退意,而是開始尋找做企業如何才能行穩致遠這一根本問題的答案。

            經過總結和反思,他心生“菩提”,豁然開悟,給自己做企業定下了“四條戒律”:一要聽黨的話,嚴格按照政府規定辦事;二要按章納稅;三要尊重所有官員,保持等距離,交往僅限于吃飯,絕不涉及財務往來;四是如有盈利分紅,除家用外,皆用于社會捐贈。

            這四條戒律,說到容易,做到難,但曹德旺跳出自己的冤屈,找到了具有普適性特征的、民營企業穩健發展必須堅持的原則。

            曹德旺沒有到此為止,經過進一步深入思考,他給自己樹立了更高追求的“四大信念”:一要努力做一個國家、人民、社會需要的人;二要堅定相信,共產黨里有大批好人,只要自己能堅守操守,偶有他人興風,也起不了什么大浪;三要多為國家、為人民、為社會做力所能及的的事,國家、社會、人民一定會以他們自己的方式,加倍回饋給你;四是做人一定要行得端、坐得正,做事必須認真清楚。

            這四大信念,絕不是一般精明算計的人能夠悟出來的,只有站在國家、社會、人民的“公理”之上,才能產生這樣的信念,生出這樣的智慧。這種信念,既是曹德旺個人的信念,也是當今民營企業家應該樹立的信念、遵循的大義。

            面對冤屈,有人會喊冤叫屈,有人會畏縮不前,有人想報一箭之仇,而曹德旺卻不以自我為出發點,而是將個人和企業遇到的現實問題,放在“公理”、“大義”之上,跳出問題本身去看這個問題。

            通過正確認識企業和政府的關系,正確認識個別干部和我們黨的關系,正確認識經營賺錢和堅守操守的關系,正確認識聚財和散財的關系,曹德旺悟出了在中國做企業行穩致遠的大道——“四大戒律”和“四大信念”,從而實現了一次從“小我”到“大我”的“涅槃”。

            如果說,曹德旺有經營管理智慧千千萬,而“四大戒律”和“四大信念”,卻是他開悟出的經營企業的最大智慧。沒有這個智慧,企業就很難行穩致遠。

             

             

            02

            曹德旺的智慧從哪里來

             

            在《心若菩提》一書中,曹德旺還展示了很多戰略智慧、經營智慧、營銷智慧、做人智慧,讀來都令人深受啟發,那么曹德旺的智慧從哪里來呢?通過讀此書,我認為主要來源有以下六個方面:

            一是從父母的教育中來。

            曹德旺的父親是一位解放前的上海商人,解放后迫不得已回到福建家鄉,帶著曹德旺做些販賣土特產的生意,曹德旺深深記得父親說過的話,“男人有沒有本事,并不是看讀了多少書,關鍵是看做了什么事,怎么做事。”

            有一次,曹德旺的父親問他將來想做什么。將來想做什么?在那個食不果腹的年代,有誰會想這樣的問題。而他的父親則告訴曹德旺,“做事要用心,有多少心就能辦多少事”。他按照父親說的用手指頭數著與“心”有關的詞:用心、真心、愛心、決心、專心、恒心、憐憫心……曹德旺說自己最初的經商理念和許多人生感悟都來自父親。

            曹德旺的母親是一位家道中落的大家閨秀。在家庭生活最困難時,經常忍饑挨餓,時常一天只能吃兩餐,而這兩餐也只是些湯湯水水,難頂饑餓。餓得難受了,母親就會把他們兄弟姐妹幾個集中在院子里,坐在小板凳上,圍成一圈,吹口琴,唱歌,玩游戲。那時,母親總交代他們,千萬別告訴別人家里吃兩餐,并讓他們記住,“讓人知道了,只會看不起你”,出門“要抬起頭來微笑,不要說肚子餓,要有骨氣,有志氣!”

            母親常對曹德旺說:“沒有人會同情你的貧窮,也沒有人為你解決;要擺脫貧窮,只有靠你自己的努力和拼搏。”“貧窮不可怕,最怕的是沒志氣。”

            父母的教育,讓他從小就懂得了用心和拼搏的人生道理。

            二是從生活的磨礪中來。

            曹德旺小時候因淘氣輟學以后,在生產隊放牛,過早進入底層的生活讓他體驗了成人世界的險惡,但也積累了很多與人相處的經驗。

            有一年,他參加公社修水庫的工作,在工地上小車壞了沒人修,很多民工來了以后,因為沒有小車就沒法去修水庫,也沒法拿到工錢。于是,他為了幫助民工修好小推車,28天沒日沒夜地工作,沒有離開過修車棚一步,而且在這28天里,他沒有剪過頭發,沒有刮過胡子,沒有洗過澡,沒有刷過牙,沒有洗過臉,吃的喝的都是來修車的民工順手給的。

            這件事獲得了公社領導的認可,也獲得了民工的認可。當時公社領導曾問曹德旺為什么要幫忙修車。曹德旺說自己是一個一貧如洗的人,看著那么多的民工,步行一整天到工地,因為沒有工具出不了工,自己感到焦心,心想如果自己能做點什么成全他們,犧牲點自己的時間也是值得的。

            這些經歷,也使他悟出了成全別人、多付出、多奉獻的道理。

            三是從挫折和教訓中來。

            書中說到曹德旺計劃在家鄉辦一個生產玻璃的鄉鎮企業的一段經歷。1976年10月,高山異型玻璃廠籌建,作為介紹人的曹德旺卻成了可有可無的人,因為在設置工廠重要崗位人員時,沒有他的名字。后來在另外兩位合作者的堅持下,曹德旺才有機會成為高山異型玻璃廠的采購員,而且因為他非工非農,只能按照臨時工使用。

            挫折可以磨練一個人的心智,也可以打擊一個人的斗志,是從挫折中站起,還是在挫折中倒下,就要看個人的悟性了。

            當時面對這樣的安排,曹德旺很無語,但他心想,自己雖然有銷售的豐富經驗,但是從農業到工業是一個大的跨度,自己從來沒有經歷過,更不要說經營了。臨時工就臨時工吧,做什么職位,并不重要。飯要一口一口地吃,經營企業的經驗積累也需要一個過程,只要能給我工業的這個平臺,將來我就能做出最好的企業來。

            曹德旺還經歷了許多的挫折,也總結吸取了許多教訓。像上面所提到的,曹德旺面對公社幾個干部誣告他貪污的挫折,他沒有退卻,而是心生菩提,徹悟出做企業行穩致遠的大道,這就是聽黨話、跟黨走;行得端,坐得正;只交往、不行賄;有財富,多捐贈。曹德旺總結的這些話,對今天的民營企業家行穩致遠同樣具有重要的啟示意義。

            四是從高人指點中來。

            曹德旺在早期到上海跑業務時,一位企業會計科長看他愛讀書,就推薦他讀點會計的書。在科長推薦的會計書中有一段話讓他記憶深刻——“會計工作是廠長的參謀和助手,要做到比有對象,學有榜樣,趕有目標,幫有措施……”于是他不僅學起了會計學,還拜這位科長為師。這些會計知識對以后加強企業成本管理起到了重要作用,會計學讓他掌握了經營企業的鑰匙。

            他還信奉拜師不分貴賤,向規模不如自己的玻璃加工個體戶學習。學習他們多品種汽車玻璃的加工技術,使福耀玻璃后來在滿足于多品種的進口車時,這種技術發揮了重要的作用。通過這件事,讓曹德旺心生敬畏,他說“人,不一定要多偉大才值得學習。也許,從我們身邊走過的隨便一個人,他們的身上都有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,只是我們不知道罷了。”

            他曾到香港交易所拜訪一位總監時,這位投行專家翻開了幾頁公司報表,就毫不客氣指出福耀玻璃是一家不專注的爛公司。曹德旺被這位總監一頓搶白,臉上也直掛不住,但他轉眼一想,自己是來討教的,不就是要聽人家的真實意見嗎?于是,他迅速調整好自己,虛心求教,尋找良策,把工業地產、貿易裝飾、IT等都賣掉,專注于玻璃主業。

            一位臺灣商人給曹德旺推薦全球著名營銷大師艾爾·賴茲《聚焦法規》這本書,書中描寫到,太陽雖熱,但一把傘就可以遮住它的光芒和熱度,因為太陽的輻射面過大,一個小孩如果用一面鏡子放在沙灘上收集陽光,把太陽散射的光芒變成一束光,也會融化掉堅硬地板或石頭。自此曹德旺悟出了專業化的力量,決定聚焦汽車玻璃,作為福耀公司的主業,并為之奮斗終生。

            五是從別國經濟發展史中來。

            1994年曹德旺到美國出差,偶然機會去到福特博物館參觀,“福特博物館其實是美國的工業史館”,他突然領悟,“美國是經濟最發達的國家,我可以把美國當成一個標桿,丈量一下我們跟美國之間的差距。如果我們差美國100年,我們只要看100年的美國在做什么,100年前的美國什么行業最發達最興盛,而現在仍然發展還不錯的,那就是身處現在的中國企業可以做的”。

            一個月后,曹德旺第二次踏上美國,這次他專為參觀福特博物館而來。這次參觀讓他大有啟發,他發現100年前的美國主要在做鋼鐵和玻璃,通過比較,曹德旺認為在國家產業轉型期,傳統產業總是排頭兵,而玻璃是基本建設所必需的物資。那么福耀該做什么?他已然明晰,就是玻璃。

            通過這次參觀,曹德旺從發達國家的發展歷史中,找到了福耀發展的方向和道路,他也把這次參觀譽為借智歷史。

            六是從古人的思想中來。

            上世紀九十年代中期,福耀已經做大,正經歷了一些官司和風波,那個階段曹德旺心緒不好,經常發火。

            一位來自上海的企業家朋友來訪,向他贈送了關于曾國藩的書。曹德旺連看了兩遍,從曾國藩的性格和人生起伏中,仿佛看到了自己的影子。尤其是看到曾國藩的開悟良方“敬勝怠,義勝欲;知其雄,守其雌”中,他大有所悟。

            所謂敬勝怠,就是用自己的勤勤懇懇去戰勝懈怠,義勝欲就是用仁義的正道去戰勝自己的私欲;知其雄,就是知道陽剛的顯要,守其雌就是能夠堅守陰雌的柔靜心態。曹德旺從中學會了吃虧、隱忍,企業無論多大都要低調守雌的道理。
            他非常感謝這位義友,并請名家將這12個字寫成對聯,掛在辦公室作為自己的修身格言,時常提醒自己。

            另外,曹德旺還從孟子“窮則獨善其身,達則兼濟天下”的思想中悟出了自己作為民營企業家的責任,捐出了自己名下的160多億財富,成為民營企業家中的慈善榜樣,連續六次獲得中華慈善獎。

            公眾號二維碼